萬宜水庫歷史遊

西貢萬宜水庫是香港行山熱點,擁有不少厲害銜頭,如「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香港十大勝景」等。今次文化透視為大家分享有關萬宜水庫的歷史!

香港的地理因素,並沒有大型湖泊、河流等水資源,昔日多以溪澗和開井打水作使用。開埠後,香港人口急速膨脹,食用水源缺乏下,港督羅便臣採納英國皇家工程署工程監督羅寧建議,於山興建水塘集水以解決淡水供應問題。1863年起開始建造十多個食用水塘,而香港最後一個興建而70年代耗資最龐大的水務工程便是萬宜水庫。

萬宜水庫是香港第二個於海上興建的水塘,此工程為全球首創。香港雖有十多個水塘仍不足以應付所需,因此創新利用大型堤壩將島嶼相連,將中間的海水抽乾,製成大型儲水空間,成為香港水塘儲水量的首位,提高香港的供水量。水庫位於昔日的官門海峽,以東、西兩條主壩相連西貢半島與糧船灣。曾命名為糧船灣淡水湖,但為免與船灣淡水湖混淆,最後以水庫範圍的萬宜灣村(原名:爛泥灣村)作命名,為「萬宜水庫」。英政府當年為興建水庫而遷萬宜灣村,從規劃到遷村,用上近8年時間安置村民於現時西貢市中心一帶,重建學校、祠堂、住所等作補償。

萬宜水庫除東、西兩壩外,另有三條副壩作防漏、防浪等緩衝之用。西壩位於糧船灣內海面向滘西洲,風海較細,舊為萬宜羈留中心(越南難民營),現為創興水上活動中心。東壩因要抵受外海強大的海浪,特別加以7000多塊巨型混凝土製成的弱波石(每塊約25噸)堆砌於副壩外,以減低海浪對水庫的影響,而東壩入口處樹立一塊天藍色的弱波石紀念碑,紀念當時因建造水塘而喪生的工人,亦成為萬宜水庫的地標。

在興建東壩時,曾於海床發掘出不少陶瓷,經考古專家研究後更發現明朝古船組件,當時政府停工讓考古工作進行。1977年完成發掘,為香港大型的古代陶器出土重要遺址,亦發掘了古時作東南亞作交易用的波斯製造的玻璃珠,相信是明朝經香港南下往東南亞作貿易的歷史證明。

萬宜水庫除記載著香港水塘歷史、西貢鄉村歷史、越南難民歷史、考古歷史外,更保留了香港六角柱石群1億4000萬年香港火山爆發的地質歷史,下次行山經過萬宜水庫,除欣賞壯麗的美景外,不妨向同行者分享一下這裡昔日的歷史吧!


想認識更多萬宜灣村的歷史和看看萬宜水庫的百呎水底景況,可參考[RTHK製作]《水中的故鄉》的節目 (呂頌賢、宣萱主演)

Posted In:

About the Author

By admin / Administrator, bbp_keymaster

Follow admin
on 十二月 04, 2018

登記免費電郵資訊

更多旅遊講座

追蹤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