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中国边疆、与俄罗斯只有一河之隔的黑河市。其闻名于世的火山地貌(尤其是喷气锥),早已被国内外火山地质专家所认可,于2004年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初,更与杭州西湖双双进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最后评审阶段。
五大连池的名称出处说法各异:一是满语「鸟德林池」的汉语译音;二是由于五个相连池子而得名。姑勿论谁是谁非,但我们登上老黑山,往下俯瞰之时,果真清清楚楚地数到五个头尾相连的湖泊。这些湖泊是火山爆发迸发出的熔岩溢出,把河道拦腰截断而形成的堰塞湖。它们就如一串珍珠,散落于原野之上,在阳光照射下,散发耀目的光芒。
火山熔岩的溢出,不但形成了堰塞湖,更形成了世界罕有、规模最大的火山地貌—喷气碟/喷气锥。据陶教授所说,这种地貌在目前只在韩国济洲岛及西班牙等国家找到零星及不完整的分布,如要观看如此震撼的、完整的、庞大的喷气锥群,便只有到这里来。站在松木栈道上,举目四望共有1500多座喷气锥。若不是由陶教授、吴博士及其他地质专家亲口指出它们的独特性,凭常人也会认为这里不过是乱石一堆,哪能意识到它的「罕」?一路走来,其他旅游团的游人也是在这里随意逛逛、或拍拍照。但是部份游人却被我们这群簇拥着陶教授,一边发问问题,一边埋头抄写笔记的「奇怪人」吸引过来凑热閙。他们一边听着陶教授的讲解,一边与身边的朋友耳语:老教授在这里讲地质了,快过来听,好让咱们也长知识呀!这一刻我发现,原来解说在地质团/生态团是担当了如何重要的角色!
可是,全球曾发生火山爆发的地方不少,为什么喷气锥唯独在这里形成呢?这不得归功于造成这独特地貌环境的客观自然条件—沼泽湿地。当一股迸溢出的岩浆如千军万马般涌到此片土地时,立时被湿地阻截了去路。水份在高温下迅速汽化,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上冲力,岩浆顺着这股冲力冲破表面凝固熔岩向外翻出、凝固,形成第一个喷气碟。经过一连串不断外翻、凝固,使喷气碟越来越高,最后形成喷气锥。
除了喷气锥,这里的地下熔岩燧道地亦令我印象深刻。单看照片,便以为与我以往参观过的喀斯特溶洞地貌一样。但两者的形成原因却天辕地辙:前者是由于后续的岩浆因流动滞缓而来不及补充,形成一个中空的洞;而后者则是因为地下水流过时,把岩石中的矿物质溶解、带走,形成溶洞。到过海南岛看火山的朋友,相信也看过熔岩燧道,可是五大连池的熔岩燧道却冰得出奇,游客进入时均需披上大衣,也要小心保护好随身携带的相机。由于洞穴上部岩石和土层较厚,加之冻土层的低温影响,使洞壁长年结满霜花,并反射出钻石的光芒,令人眼花了乱,真有如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晶宫」。由于摄影器材有限,文字、相片也不足以记录这一切,必须要大家亲自走一趟,才能真切感受!
由于冰洞在自然条件下也长年保持低温,除了发现得到天然的结霜外,景区也在冰洞内加设了冰雕及彩灯等装饰冰洞,以增加冰洞的可观性。随行的纽森教授便提出了一个疑问:这是真正的地质旅游吗?能够达到传递保育讯息及地质保育的目的吗?答案是:不。真正的地质旅游是在尽可能避免/减少人工的干扰下,使游客认识到自然景观地貌的形成原因及过程,而不单纯止于视觉上/感观上的震撼。也正因如此,景区的管理单位为了在大众旅游及地质旅游两者中取得平衡,目前只开发了两个相类似的冰洞。其余的则一律禁止游客进入,留待予真正的地质学者、考察团去进行考察。相信将来「香港生态旅游培训中心」的五大连池地质考察团,将可踏足这些无人之境,学习地质知识。
团友「冷知识」
除此以外,我们的团友还发问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如:为什么在五大连池火山附近找到的是冷泉,而不是温泉?五大连池一带的植被及自然环境受到很好的保护,但为什么一路以来鲜有发现鸟踪?东北三宝(人参、鹿茸、貂皮)大家便听得多,那么第四宝–乌拉草究竟有什么作用?五大连池的矿泉水真的是天然含气吗?
如果大家对于以上问题的答案感兴趣,不妨自己找找资料啊~~ ^_^
文:Tammy Cheung
图:Tammy Cheung